投资成都

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

文章分类:功能区 文章标签: 访问量:1次
0
09/14
2022

一、总体概况

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5年,2010年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(规划面积13.3平方公里)。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主要依托经济开发区,拓展至涉及建制街道(崇阳、崇庆、大划),规划面积20.6平方公里,已建成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。主要发展电子信息、智能家居和大数据产业。园区现有企业652家,从业人员约13万人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家(亿元以上企业44家,10亿元以上企业8家,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);先后获批“中国板式家具产业基地”“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(大数据)”“四川省家居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”“四川省知识产权园区”“四川省信息安全示范园区”和“四川省院士(专家)产业园”。2021年,经开区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06.5亿元,完成全口径税收17.7亿元,规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32.1亿元。

二、区域功能配套

(一)高品质科创空间

对照科创空间7大特征,结合新经济赋能传统产业使命担当,着力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。一是加快构建“两廊一心多组团”空间结构。沿城市中轴线世纪大道、崇安路点状布局500亩科创空间,打造城市创新走廊;紧扣智能定制家居产业转型升级,在起步区内规划310亩科创空间核心区,引进培育研发设计、科技赋能、资源整合项目,形成“家居+”“+家居”融合发展生态;围绕核心区,依托一河一湖、明湖社区推动“三生融合”多组团协同发展。二是加快推进显示度呈现。依托成都市产投集团强大的实力,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,通过发行工业园区建设专项债募集资金26.6亿元,建设以信创(云)空间为核心的项目5个,总面积51.6万平方米。现已完成产业空间一期6.9万平方米建设投运;二期11万平方米办公用房及明湖景观工程已开工建设;总部楼宇、国际社区、明湖商业街以及星级酒店等配套项目正抓紧前期设计等工作,计划三年内建成投运。三是加快推进集中度呈现。积极顺应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,紧抓后疫情时期远程非接触性产业蓬勃发展机遇,积极引入以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加工、分析、交易为核心的新零售、新智造、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型、平台型项目,吸引计算机视觉、语音识别等技术研发团队入驻;聚焦大数据产业链网络服务在线教育等细分领域,依托北京嘉腾正华(呼叫中心项目)、狼码科技(智能产业培训基地)等产业链延伸项目,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。截止目前,信创(云)空间已入驻企业35家,包括农信互联、惠科教育等2家独角兽企业,以及中电38所、福立盟、阿里云、三维家、丽维家、全友电商等新经济类企业。

(二)公共服务体系

推进核心起步区建设。重点围绕场景营造、创新转化、社区服务,构建多元复合的功能空间。目前明湖邻里中心、明湖中小学、明湖卫生服务中心、明湖公交首末站已建成。推进4条特色街区、明湖文体中心、数智林盘等项目加快启动。适当增加人才公寓、高品质住宅等生活配套。围绕高能级产业支撑,做实项目服务保障,全力推进索菲亚4.0工厂二期、喜临门、维尚家居等项目加快建设,目前索菲亚已投产运营,维尚主体已建成,喜临门正在进行主体建设。

(三)生产生活配套

聚焦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,加快打造“三生融合”产业发展高地,不断提高优秀人才吸附力和高端要素集聚力。明湖片区内黑石河公园、人才公寓、邻里中心、幼儿园、中小学和公交首末站等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;建成投运38万平方米电子信息标准化厂房,招引入驻电子信息配套项目7个。建成投运220KV变电站、含镍废水深度处理站、中水回用处理站等生产配套项目;启动羊马变电站(Ⅱ)、捷普110KV专站、羊马民和站6回10KV电力配套建设,进一步缓解园区中部、北部片区及捷普项目电力供应保障压力;开展市政病害管网、企业雨污管网整治提升,园区自来水管网铺设覆盖率实现100%。


功能区推介
  •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(高新区)即成都高新西区位于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上,是成都中西部区域的西北门户,行政区划面积43.5平方公里,设有合作、西园2个街道办事处,现有常住人口约28.1万人,就业人口27.7万人。
  • 郫都区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重要承载地,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,坚持以“链式思维”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,聚焦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主导产业,瞄准IC设计、封装测试、面板制造、关键材料等细分领域,紧抓项目引进和培育,不断做大产业规模。
  • 成都芯谷位于成都市双流区,是成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七个城市综合性副中心之一,是国家级“芯火”双创基地,是全市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地,被列入四川省“5+1”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名单。